

登革热、诺如病毒等传染病高发季,应该如何正确防护?
金秋十月,广东天气仍然湿热,蚊虫增多,“十一黄金周”人们外出旅行、探亲访友流动性大,多地登革热疫情严重,近期气温、湿度变化频繁,昼夜温差大,也即将进入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,我们应如何正确防护登革热、诺如病毒感染等疾病呢?
(一)登革热
1.什么是登革热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。登革热患者、隐性感染者、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。人群普遍易感,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(称为隐性感染者)。
2.登革热有什么症状
登革热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(在24~36小时升至39~40℃),面、颈、胸部潮红,四肢、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,以及剧烈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和关节痛等,部分患者可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。
3.登革热如何传播
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伊蚊叮咬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,带病毒的伊蚊再叮咬健康人形成疾病的传播,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。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(俗称“花斑蚊”)。
4.如何防范登革热
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,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!
清理住家及周围积水,保持环境整洁。如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洗瓶或改为土培,避免花盆底盘留有积水。
外出尽量穿浅颜色的长袖衣裳和长裤,减少皮肤暴露,在外露的皮肤上涂蚊虫驱避剂。
安装纱门纱窗,使用蚊帐、蚊香和(或)电驱蚊器等灭蚊产品。
蚊虫叮咬高峰期(早上7:00-10:00和下午16:00-19:00)减少外出,如需外出,尽量避免在树荫、草丛或其他蚊虫习惯栖息的阴暗潮湿处逗留过久。
(二)诺如病毒
1.什么是诺如病毒?
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,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。具有变异快、感染剂量低(传染性极强,少量病毒颗粒就可以感染多人)、外环境抵抗力强(耐低温耐酸,还耐酒精、免洗洗手液等常规消毒剂),感染后潜伏期短、排毒时间长、免疫保护时间短等特点,全人群普遍易感,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,所以在学校、托幼机构等相对封闭环境容易造成暴发。
2.诺如病毒感染有什么症状
诺如病毒感染常见潜伏期为12-48小时,患者发病急,主要症状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部分患者还伴有低热。儿童患者多为呕吐,成人患者腹泻居多,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,无粘液脓血。
3.诺如病毒如何传播
以下途径都容易导致感染诺如病毒:
食用了被病毒污染过的食物或水;
直接接触过患者排泄物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;
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,将手放入口中或抓取食物进食。
4.如何防范诺如病毒
注意个人卫生
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坚持勤洗手、勤剪指甲,尤其在处理食物时、进食前及如厕后,洗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清水清洁双手,搓手最少20秒,避免裸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。
注意饮食卫生
不喝生水,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,避免到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、流动摊贩或食品安全、卫生条件不达标的餐饮店就餐。
注意食物卫生
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洗干净,水果尽量削皮;食物要煮熟煮透,尤其是生蚝等贝壳类海产品,要彻底煮熟才食用(生蚝等贝类海产品可以富集水中的诺如病毒);处理生食、熟食的刀具、砧板和储存器皿需分开;加强厨具、餐具清洁消毒,切断病毒传播途径。
注意开窗通风
室内要注意开窗通风或机械通风,每天至少通风3次,每次至少半小时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家具表面、门把、厕所等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消毒。
加强健康管理
加强健康管理,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,禁止带病上岗上学;注意个人卫生,自觉做到勤洗手、勤锻炼,注意保暖防护,不对着空调、风扇直吹,天气转凉及时添加衣物。